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医专业 > 中医疗法 > 拔罐疗法
编号:53314
带下症
http://www.100md.com 华人网.国医堂
     带下症,古有五色带之名,尤以白带为多见。

    【病因】多因脾虚湿热,或寒湿困脾而致冲任不固,带脉失药所致。

    【症状】阴道分泌物量多,色白、质稀、气腥,或色黄、质稠如涕如脓,且连绵不断。

    【疗法】

    取穴方一 肾俞、白环俞、次(骨+谬)、带脉、归来。湿热型配阴陵泉、三阴交、行间;寒湿型配关元、足三里、气海、阳陵泉。

    方法:按症施术。湿热型用刺络拔罐法,或针刺后拔罐法;寒湿型用单纯拔罐法,或留针拔罐法、姜汁罐法,罐后加温灸。均留罐15-20分钟,每日或隔日1次,10次为1疗程。

    主治:带下(白带、黄带)。

    效果:屡用效佳,一般1-2疗程即效或痊愈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附记:引自《外治汇要》。

    取穴方二 带脉、三阴交。白带配关元、阴陵泉、隐白、丘骨;黄带配阴谷、隐白、大赫、气海;赤白带配气海、关元、上(骨+谬)。

    方法:除隐白外,均用针刺后拔罐法,先针刺(白带用补法,黄带用泻法,赤白带用平补平泻法),刺后拔罐15-20分钟。如为白带,罐后加灸。隐白只针刺不拔罐。每日或隔日1次,10次为1疗程。

    主治:带下证。

    效果:多年使用,每收良效。

    取穴方三 小肠俞、次(骨+谬)、带脉、关元。湿热型配三阴交、阴陵泉;寒湿型配肾俞、命门;阴痒配蠡沟。

    方法:采用留针拔罐法,留罐20分钟。寒湿型者罐后加温灸3-5壮。每日或隔日1次,5次为1疗程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主治:白带、黄带或黄白带下。

    效果:临床多年,效果颇佳。

    取穴方四 主穴,第十七椎下、腰眼;配穴,八(骨+谬)。

    方法:采用刺络拔罐法,留罐10-15分钟。每日或隔日1次。

    主治:带下症。

    效果:治验甚多,总有效率为97.5%,其中治愈率为70%。

    附记:引自《陕西中医》(7)1984年。一般2-3次即效,5-8次可愈。

    取穴方五 分3组,一为关元、中极、归来;二为气海俞、脾俞、次(骨+谬);三为带脉、三阴交、白环俞。

    方法:3组穴交替使用,或随症取穴。采用单纯拔罐法。或湿热型用刺络拔罐法,寒湿热用留针拔罐法。均留罐15-20分钟,罐后可加灸3壮。每次选1组穴,每日1次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主治:带下症。

    效果:临床多年,疗效显著。

    附记:笔者师传经验。

    取穴方六 肚脐及其上下左右各旁开2寸横指处(共5点),关元及其左右旁开2横指处(共3点),命门及其左右旁开2横指(共3点),命门以下每隔2横指处为1点(共4点),此外还有足三里、三阴交、带脉。

    方法:采用抽气贮水拔罐法,亦可采用单纯拔罐法,或刺络拔罐法。留罐15分钟。每3日治疗1次。

    主治:带下症。

    效果:屡用屡验。

    附记:引自《外治汇要》。以上穴位可每次全取,也可分组交替使用。

    取穴方七 腰骶部、八(骨+谬)、带脉。

    方法:实证,先在应拔部位用三棱针点刺,或梅花针叩刺,刺后走罐,至皮肤潮红为度,然后将罐扣拔在腰眼、次(骨+谬)、带脉穴上,留罐15分钟。虚症用单纯走罐法,虚证不针刺,走罐后,在次(骨+谬)、腰眼、带脉穴加温灸。每日或隔日1次,5-10次为1疗程。

    主治:带下症。

    效果:治验甚多,疗效满意。

    附记:程功文经验。若配用熏洗疗法,疗效显著。具体方药可详见《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》。, 百拇医药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药业版 > 医疗器械 > 医械展台